首页 > 故事专题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1篇-想当然
【拼音】xiǎng dāng rán
【成语故事】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运用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出处】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
【解释】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凭主观推断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想当然耳
【押韵词】面如方田、玉树芝兰、万事起头难、并头莲、夫复何言、聚沙之年、裋褐不完、守阙抱残、悱恻缠绵、却步图前、......
【英语】assumesomethingasamatterofcourse<take(something)forgranted>
【德文】nachwirklichkeitsfremdenVorstellungen<nacheigenemGutdünken>
【日语】当(あ)たり前(まえ)のことと思(おも)う
【法文】intuitionpersonnelle<considérercommenaturel>
【成语例句】
◎ 如果不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靠想当然闭门造车,决不可能达到用艺术形象来高度概括水的各种动态。
◎ 贺叔叔是个少见的高个,平而宽的肩,一头厚重黑发梳成一个农夫想当然的城里人发式。
◎ 依写文章的人想当然地看来,分明是由于人的自私心理作祟。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2篇-下马威
【拼音】xià mǎ wēi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豪门贵族少年班伯主动请缨到混乱的定襄去做太守。他刚到任,当地的豪绅大姓把以前的犯事的人全都藏匿起来。而班伯一上任就大肆宴请豪绅大姓,与他们交朋友,待了解犯事的人藏身之处后立即下令捕杀,定襄很快就安定了。
【典故】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汉书·叙传》
【释义】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用法】作宾语;指灭人威风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下马作威、下车作威
【同韵词】寻事生非、朽木死灰、血肉横飞、远举高飞、昼慨宵悲、心颤魂飞、燕雁代飞、十夫楺椎、月满则亏、改是成非、......
【年代】古代
【英语】warnagainstinsubordinationbyenforcingstrictdisciplinaryactionwhenonefirsttakesoffice
【德语】gleichamAnfangdurchwürdevolleStrengeeinschüchtern
【日语】はじめにきつく出(で)て相手(あいて)に示(しめ)す威勢(いせい)
【其它使用】
◎ 从她后来的做派我才理解:她是想给我个下马威,她错了。
◎ 他还说要亲自戳穿你玩的西洋镜!听见没有,老头儿要给你来个下马威呢!"
◎ 首日比赛便给中国队一个下马威,名次排在倒数第一。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3篇-东道主
【注音】dōng dào zh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典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
【解释】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主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东道主人
【同韵词】三三五五、寸禄斗储、血流漂卤、韬戈偃武、巫山洛浦、宫邻金虎、倒悬之苦、上德若谷、拒狼进虎、家无斗储、......
【英文】host
【德语】Gastgeber
【日文】主人役(しゅじんやく)
【其它使用】
◎ 东道主卡塔尔率先垂范,在会议召开前夕主动关闭以色列常驻多哈的贸易代表处,赢得了各成员国的赞赏。
◎ 中国队是亚运会东道主,
◎ 作为东道主,因人力、财力所限,若有招待不同之外,请诸位批评。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4篇-佼佼者
【注音】jiǎo jiǎo zhě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出处】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
【解释】美好、突出的人物。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杰出人物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杰出人物
【反义词】平庸之辈
【押韵词】何许人也、生拉活扯、攀藤揽葛、析珪判野、胡诌乱扯、空室清野、期期不可、如饥似渴、固壁清野、撒村发野、......
【年代】古代
【英语】outstandingperson
【成语造句】
◎ 此次来成都的两名十三岁女秀已跃入世界水平,很可能成为下届奥运会的佼佼者。
◎ 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使其成为世界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再生工业的佼佼者。
◎ 参加《说课评比》的全国31位教师,均是各省市青年数学教师中的佼佼者。
◎ 它是虾类中的佼佼者,其形之美,其体之大,其味之鲜,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 这一发现使虎鲸成为哺乳动物中语言上的佼佼者,足以和人类、某些灵长类动物及海豹媲美。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5篇-贱骨头
【拼音】jiàn gǔ tóu
【成语故事】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典故】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
【释义】指不自尊、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骂人的话
【结构】偏正式
【相反词】金枝玉叶
【同韵词】与狐议裘、稍逊一筹、气吞斗牛、按劳取酬、宁戚饭牛、应答如流、焚林之求、血海深仇、抵背扼喉、债多不愁、......
【年代】近代
【灯谜】到老切不成一碟子
【歇后语】扶不上树的鸭子
【英语】contemptiblewretch<worthlessscamp>
【德语】Miesepeter<miesesGeschǒpf>
【日语】卑屈者
【法文】chenapan<vaurien>
【成语例句】
◎ 他就是贱骨头的命。
◎ 老伴骂他贱骨头,太阳好好的不出门,懒蛇出洞天下雨。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6篇-敲门砖
【拼音】qiāo mén zhuān
【成语故事】古代科举考试,往往要考八股文,应考的人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如果没考中,就说“撞太岁”,冒险撞运气;如果考中了,就把八股文的那一套程式称之“敲门砖”,进了门完全可以扔掉敲门的砖头。
【典故】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
【释义】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用法】作宾语;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垫脚石
【押韵词】拔地倚天、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转海回天、剩水残山、食宿相兼、稔恶不悛、磐石之安、以噎废餐、色胆迷天、鼠臂虮肝、......
【年代】古代
【英语】abrickpickeduptoknockonthedoorandthrownawaywhenithasserveditspurpose--astepping-stonetosuccess
【德文】SprungbrettfüreineKarriere
【成语造句】
◎ 在国际比赛中被人们称为通向冠军宝座的“敲门砖”
◎ 有些作者和导演,曾经也创作和拍过一两部较优秀的少儿电视剧,可他们只是把这种创作当作走进影视圈的敲门砖,之后很快就转到成人剧的创作拍摄。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7篇-熟羊胛
【注音】shú yáng jiǎ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铁勒的部族很多,其中一个部族叫骨利干,地处瀚海以北,那里的草多为百合,盛产良马,可以日行千里。骨利干北边临海,离唐朝京都长安很远。那里日长夜短,傍晚开始煮羊的肩胛,等煮熟时,东方竟然天亮了。
【出处】日入亨羊胛,熟,东方已明。 《新唐书·回鹘传》
【解释】羊胛:羊的肩胛。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时间过得快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伯乐相马、不公不法、黄门驸马、尻轮神马、软裘快马、零敲碎打、现身说法、横行不法、小廉大法、行而世为天下法、......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8篇-探玄珠
【注音】tàn xuán zhū
【成语故事】从前人们听说赤水里产玄珠,都潜水下去摸取。有人摸到螺蛳,有人摸到蚌壳,有人摸到鹅卵石,有人摸到瓦片。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了玄珠。象罔听后大笑他们无知。他们则联合起来围攻象罔。象罔没法,只好躲到黄帝那儿三年不敢出门。
【出处】昔人闻赤水中有玄珠也,相与沐而探之。 《叔苴子·外编》
【解释】探:摸取;玄珠:黑珍珠。比喻不懂装懂,一知半解。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接触新事物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不懂装懂
【押韵词】识礼知书、衣食税租、嚎啕大哭、由窦尚书、滴粉搓酥、架肩击毂、奋臂大呼、磬竹难书、仙乎仙乎、韫椟未酤、......
【年代】古代
【成语示列】探玄珠者到底要原形毕露。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9篇-一字师
【注音】yī zì shī
【成语故事】元朝时期,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之句,很多人都夸好,只有山东一个老叟认为应将“闻”改为“看”,萨天锡问为什么要这样改,老叟说:“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天锡俯首拜他为“一字师”。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解释】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用法】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字之师
【同韵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春蚕抽丝、捻着鼻子、红豆相思、聚而歼之、不得已而为之、执法无私、不了了之、挖空心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年代】古代
【示例】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成语故事读后感第10篇-应声虫
【注音】yìng shēng chóng
【成语故事】传说洛阳有一个士人得了应声病,刚一说话喉咙中应声,就去问名医张父仲,张父仲觉得奇怪,日夜思考终于想出一个医治办法。立即取《本草纲目》让他读,他还是不停应声,当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应了。于是张父仲立即配药医治,果然治好。
【出处】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唐·刘束《隋唐嘉话》
【解释】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没主见的人
【押韵词】面不改容、叶公好龙、坚执不从、轻骑减从、反老还童、所见略同、掷杖成龙、砲凤烹龙、理屈词穷、休戚是同、......
【英文】yesman
【法语】approbateur<perroquet>
◎ 蒋政权大怒,"三查"王芸生,说王是"新华社的应声虫","为匪张目"等等。
- 最新故事